close
 
一、
 
因為工作的關係,上禮拜我借了一片「一八九五」來看。該劇的導演是洪育智、原著劇本為李喬,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監製。故事很簡單,講一八九五年後日本政府佔領台灣,在苗栗一帶的客家人因為不願意接受日本人的統治,在吳湯興、徐鑲、姜紹祖等人的領導下,英勇反抗,壯烈成仁的經過。
 
有趣的是,雖然「一八九五」講的是客家人的抗日戰爭,日本人在劇中卻擁有極佳的形象。日本軍給人的印象向來是服飾挺貼、精神抖擻、紀律嚴明。能久親王與他的醫官則是文質彬彬、悲天憫人的謙謙君子,即使面對戰爭,也不忘吟詩作對、遙想櫻花之美。雖然故事核心當然是強調客家人的英勇與保家為國的偉大,但客、日之間的衝突被淡化。能久親王似乎一直對台灣的土地與人民心存好感,始終都沒有計畫採取軍事鎮壓的手段,只是不耐客家游擊隊不斷的騷擾,被迫不得不採取殲滅戰。吳湯興也因此而死。日本軍雖然戰勝,但也被瘧疾奪走了許多人命,包括能久親王自己。
 
然而,如果「一八九五」所述為真,那麼客家人抗日的合理性就有了問題。
 
如果日本人真的那麼好,那客家人到底為什麼反抗?如果日本人真的那麼好,客家人抗日的決定是正確、理性的嗎?如果日本人真的那麼好,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正是因為吳湯興等人狹義、固執的民族觀念,才導致客家人與日本軍無謂的死傷?
 
 
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