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
 
這個週末兩天我們公司利用上個月的績效獎金辦了一場員工旅行,地點是新竹縣的深山裡,一個叫做白蘭的泰雅族部落。山不算太高,大約一千一百多公尺。現在這種距離市區大約兩個小時不到車程的山區很多都蓋滿了民宿,我們住的叫做白蘭山莊,由一個退休的原住民小學老師經營。
 
本來氣象預報說這兩天會很冷,所以大家都在期待是否遇到下雪。可惜事與願違,天氣突然好轉。但,也因為天朗氣清,遠遠的可以看到大壩尖山的某個山頭蓋滿了皚皚百雪,也算不虛此行。夜間溫度下降到八度左右,對身處亞熱帶的台灣人來說已經令人吃不消了。
 
我心中納悶,八度C究竟有多冷?是真的很冷?還是只是人們自己勸自己相信那很冷?
 
今天早上,在山莊主人的帶領下,我們沿著山莊後面的鵝公髻山繞了一圈,一路走下來大約三個小時。這山路得來不易,都是附近的泰雅族人為了觀光客一刀一斧開出來的。在主人的解說之下,沿途還可以看到山豬窩與捕兔子的陷阱。由此也可以看出,那路並不是太好走。尤其我們團裡還有些小小孩,所以走得特別慢。一路上婆婆媽媽絕不會忘記的是不斷提醒、警告、恐嚇他們的孩子要注意安全,不要跑、不要摸、不要拿、不要........。中國父母善於用英文文法裡所謂的「啟使句」與他們的小孩溝通。與上述的「不要」句型相呼應的是「要」的句型,包括要喝點水、要吃點麵包、要穿上衣服、要說「謝謝姊姊」等等。有一個小孩很懂得利用台灣父母的這種心理,因此從頭到尾一直不斷的哭鬧著要媽媽抱。媽媽既然抱不動,爸爸又不在,只好其他的叔伯輪流抱。一路走來,小孩哭的淚流不止,大人們也累的氣喘不止。
 
大人的吆喝聲不絕於耳,小孩則總是臭的一張小臉。只有偶而當幾個小孩湊在一起玩耍,又剛好脫離父母的視線的時候,才難得露出一絲開心燦爛的微笑。
 
當然,這些大人所有的行為的出發點都是他們對孩子的「愛」。至少,那是他們心目中的「愛」。
 
必須承認,這些孩子真的都還小,最年幼的甚至才兩三歲。但我還是無法不拿我與一群美國青年去Moab爬山的那次經驗相比。對美國人來說,能不能爬、怎麼爬,都是你個人的事,是你的自由,也是你的權利。過多的關懷與慰問,就算是出於善意,也會被當作一種patronize的行為。而在美國人看來,那是一種嚴重的歧視。靠你自己的力量證明你有征服一座山脈的能力,那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榮耀的來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人與中國人對運動、冒險、團體生活、以及個人的安危與自由等等的看法是如何的不同。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也不是我個人幾次的遭遇之後所形成的偏見。「親子天下」、「西恩」
 
前幾天在大陸的某一個博客上語重心長的思索為什麼美國人拍出來的「阿凡達」可以瘋狂的席捲中國市場,讓在同一個時段上檔的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黯然失色。他下了一句很有意思的結語:「美國的電影工作者是狼養出來的,」
 
 
 
 
 
 
 
 
台灣人的親子、師生等長幼互動是建立在一種「害人害己」的模式之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