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Derek去Fedex寄東西回他在花蓮的老家。服務生在電腦上查了半天,才發現Fedex的服務還沒有擴展到花蓮。於是他得先把東西寄到台北,在想辦法從台北運到花蓮。Derek開玩笑的說,他開始覺得他不再反對蘇花高了。
 
碰巧,也是昨天,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的頭條新聞是:巴西人懷疑歐美保育人士在亞馬遜森林推展的保育工作其實是一種新形式的殖民運動(In the Amazon: Conservation or Colonialism?)。報導中指出,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巴西人認為他們豐富的天然資源引發外國勢力的覬覦,且,有五分之三的人不信任那些環保團體的所作所為。
 
環保與經濟的衝突若是只是縮限在一國的規模內,問題還簡單一些。若是衝突發生在國際層次上,民族主義這王八蛋就會進來搗亂(還好,蘇花高的問題沒有演變成統獨與族群之爭,否則.....)。
 
巴西的網路上言之鑿鑿的流傳各種充滿民族主義論調的言論,譬如說,傳說有一本美國中學教課書上說:「亞馬遜森林是"國際"的資產」,「巴西人是"猴子",沒辦法管理這一大片雨林。」等等。甚至有傳說一個美國將軍指出:「若是巴西人繼續破壞亞馬遜,且因而危及美國的環境,美國軍方就會採取必要的行動」。IHT的記者沒有肯定的說這些消息都是假的,只說沒辦法證實是真的。
 
胡晴舫女士之前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一個丹麥的環保人士龍伯格在其所著的《懷疑的環保份子》的一個觀點,即,「唯有所有人活在一個壽命更長、食物更充裕、人人更平等、閒暇時間更多、風險更少的世界裡,環保議題才能被更有效解決。」換言之,在未能大致解決經濟問題之前,環保只是難以實踐的空想。但是,事實是,我們似乎從未對我們的經濟狀況滿足過。換言之,經濟問題根本上似乎是不能被解決的。我們永遠希望自己比鄰居更有錢,因此永遠需要更多一點的自然資源。
 
所有的環保與經濟的問題似乎都是由三個更基本的問題來決定的:
1.經濟開發是否真的如環保人士擔憂的那樣嚴重危害自然環境?基本上這是一個客觀問題,科學家可以為我們解答。問題是科學家也不是萬能的。且,就算他們的解答是正確的,又怎能說服人們相信他們是正確的呢?
2.經濟開發與環保是否真的不相容?有沒有一個能不危害環保而又能促進經濟的妥協空間?
3.經濟開發的根本正當性為何?環境保護的正當性又為何?兩者相悖時我們要如何取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