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Zion National Park門口的中國餐廳「滿園」吃飯的時候,老闆娘跟我們說,在公園入口處幾英里之內的商家都是本地人開的,大型連鎖店都得設在稍遠的地方,為的是保持地方特色。難怪,像Best Western,Hotel 6這樣的大型連鎖店的影子居然很難找。也虧得這樣,我們才可以在一家看似不怎樣的小店裡面吃到用Bumbleberry這樣特別的果子做成的pie。
 

二、
在鹽湖城的一個比較高級的住宅區裡,有一家精緻但規模很小的書店,叫做King's English。許久以前有一次我在它裡面的廁所看到一張海報,上面說請大家多到local store消費,因為大規模的chain store通常只把很小比例的所得用於當地,因此無益於當地的經濟與就業。
 
我不知道這張海報能有多大的號召,但對我顯然是沒什麼影響力。我喜愛King's English的原因是因為那裡有的不只是商業氣息,而更富有濃濃的人情味。我在那邊逛書,幾個太太先生就在那邊開心的話家常。他們有時候會跟我分享他們念某一本書的心得、有時候會建議我花大錢買書並不值得、甚至還會建議我去別家找一本他們沒有的書。然而,我去書店的最終目的畢竟還是書,而不是人,因此我通常還是選擇Barns & Nobles。沒辦法,它的書就是多。
 

三、
就在我家門口附近有兩家咖啡店,一家是Starbucks,另一家是當地人開的Coffee Garden。這兩家賣的咖啡大同小異,但氣氛卻很不一樣。
 
這家星八克特殊的地方在於她與任何一家其他的星八克都沒有什麼不同。清大門口的星八克、公館夜市的星八克、舊金山灣區的星八克、紐約市的星八克、鹽湖城的星八克(我在上海豫園前面倒是看過一家外表建築頗具中國特色的星八克。可惜我沒去過紫禁城裡面的那家..),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但是在Coffee Garden裡,你立刻清楚的能感受到你的所在的特殊性。角落的一個破架子上疊著各種傳單,有市立圖書館的作家簽名會的時刻表,有當地舞者新編的戲碼,甚至還有傳單邀約大家一起去參加抗議一個附近的老商場的改建計畫(又是一場當地居民抵制大資本入侵的鬥爭)。
 
硬體之外,咖啡花園裡面固定的熟客與悠閒友善氣氛讓她不像是一間商家,而更像是一個附設有咖啡部的社區交誼廳。一走進去,客人中有一大半都是老面孔。他們彼此熟識,總是聚在一起聊他們自己的話。有時少個老伴、有時多個新朋友。幾個特異獨行的客人,一身粉紅的pinkman、一次要喝兩種咖啡的白衣老太太、一臉怒氣的輪椅老太太、穿的像吉普賽人算命老頭、香水濃到半個咖啡廳都可以聞到的中年老墨、一個其貌不揚但認識很多辣妹的亞裔男性,等等,各有他們的夥伴,天天在同樣的咖啡中上演類似的戲碼。
 
爽朗的男店員總是大聲的自說自唱,也不在乎會不會吵到別人。向他點咖啡是一件令我又愛又恨的事,愛的是他熱情的微笑總是很有感染力,恨的是聽不懂他的英文與幽默,只能報以傻笑。可愛的女店員有時候笑得很嫵媚,有時候卻會跟其他店員拌起嘴來,甚至還有一次坐在我的隔壁哭的西哩嘩啦的。老客人如果在櫃臺沒看見他們熟識的店員,就自己開門進廚房裡去打招呼。「閒人勿進」這種東西不存在這家店裡。
 
自從很久以前有一個看起來也像是學生的人跑來跟我討論蘇格拉底之後,我就知道這個地方不完全是一個能讓你安安靜靜念你自己的書喝你自己的咖啡的地方。頂著一頭亂髮與滿臉鬍扎的中年男子跟別人聊完天之後偶而來跟我討論歷史(其實都是他在長篇大論)、寂寞老頭Jerry愛來跟我說他以前在台灣教音樂時的趣事,順便批評一下美國政府、美國文化、美國人。
 
雖說這些意外的談話有時候會打亂我原本的計畫,但他們也讓我增長見聞不少。Jerry告訴我很多關於美國人的知識。要不是鬍扎男的推薦,我不會去看HBO的Rome。那位跟我只有一份報紙之緣的記者小姐讓我知道一個學有專精的美國人對美國的種族問題的看法。
 
而我對他們也不是沒有貢獻。鬍扎男看到我愛念西方歷史與哲學,就很欣慰的說他相信美國與中國之間應該不會有戰爭(他一直搞不清楚我並不是從中國來的)。Jerry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聽他訴苦,多少也能排憂解悶。
 
這種人與人之間熱絡的互動氣氛不存在於星八克。說起來這家星八克已經算是一個很不典型的星八克了,與清大門口的那家的那種膩到讓人不寒而慄的親切多禮相比,這家算是自然的多了。客人與店員、客人與客人多少還有些親切的對話。然而不知道為什麼,或許就是因為她的那塊招牌,一個客人一進了星八克就自然能領會到他應有的禮儀分際。一個人,一張桌,一把椅,安安靜靜地喝自己的咖啡、看自己的書、悄悄地講自己的手機。沒有大聲喧嘩、沒有話家常、鄉民間親切的對話被中產階級的禮儀與隱私取代。
 
然而,隱私有時候卻正是我們所要的。當你得急著在今天中午前唸完一篇論文、寫完一篇報告、或是只是想要獨自靜一靜時,你就不能去咖啡花園。
於是,傳統與現代、群體與自我、人情味與隱私、地方風格與全球化時代下的跨國企業,就這樣糾結、矛盾、對抗。
 

四、
不過在我們在這場戰爭中選邊之前,勝負好像已經決定了。咖啡花園有一樣東西是星八克不提供的:免費的無限網路,而且我想有一半的客人是被網路吸引來的。
 
人總是得面臨選擇的問題。多一分專注於自身的事物的時間,就少一分與朋友相處的時間。選擇了星八克的隱私,就沒了咖啡花園的那種人情味。選擇了無線上網,就沒了聊天說話。選擇念自己的書、寫自己的作業,就沒了交朋友的樂趣。
 
然而,愛交朋友,就不能兼顧自己的本務。愛閒聊,就不能全心發展自己的專業。愛過群體生活,就得壓縮自我。傾聽,就不能發言。鄉村不是都市。悠閒得犧牲競爭力。
 
我們都曾覺得我們的朋友並不總是討人喜歡。話不投機半句多,與其勉強對話,不如瀏覽自己喜愛的網站。不喜歡,就關掉,網站可不會說你壞話。寫自己的部落格。看不懂?又怎樣。這就是我。認識、相好、交惡、捨棄、遺忘一個網站,比與一個活生生的人相處容易的多。人總是能找到比較容易走的路。
 
於是我們對鄰座的人保持沈默,卻選擇與千里之外一個不見身影的人對話。只是,當人們嚷嚷著抱怨自身的寂寞與人群之疏離,卻又不願意去承認這很可能正是他們所選擇的。正如電影Matrix裡指出的,我們並不見得反對讓自己進化成為一個人形電池,安安穩穩的活在母體為我們打造的幻象裡。
 
只是這樣抱怨並沒有用。人們之所以可以抱怨他想抱怨的,是因為他忘記他想抱怨的東西能給他的。抱怨不是批判,而是自我麻醉與寬恕。它不能給我們做行動的力量,它不引向一條新的道路,而終只是自怨自哀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