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的面具 三位院長與一位校長的故事
- 2009-11-26
- 中國時報
- 【王健壯】
李遠哲七十歲生日時,媒體問他十三年中研院院長任內最不理想的事是什麼?他回答:「到立法院」,再問他卸任後最高興的事是什麼?他的回答是:「再也不用去立法院了」。
他的老師也是他的前任吳大猷,在十二年中研院院長任內,也曾幾度表示不願再到立法院受氣,他八十六歲時辭職不幹院長,就是不願再與那些無知的立委為伍。
立委無知到什麼程度?吳大猷曾舉過一個例子:有一年立法院要修氣象法,有立委力主應將天文與氣象同時入法,但稍有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天文與氣象是兩個不同領域,學界雖一再提醒,但立委仍置之不理,最後因為吳大猷寫了封信給當時的立法院長倪文亞,才沒讓立法院鬧笑話。
老立委無知,年輕立委也讓吳大猷常有不如歸去之嘆。一九九二年吳大猷訪問大陸,雖被譽為兩岸學術界的歷史性突破,但卻有立委指控他違法犯罪,並藉機逼他辭職下台。吳大猷做官雖一向信守「清不絕俗,貞不忤物」的原則,但他天生傲骨,歷任總統對他都要禮讓三分,但晚年卻要受無知立委誣陷栽贓,還被譏諷年紀太老不堪任事,是可忍孰不可忍,當下就決定辭職走人。
當年推薦吳大猷回台的胡適,在中研院院長任內,也曾飽受無知立委圍剿之苦。他過世前幾個月,因為一篇談論東方文明缺乏精神價值的演講,被立委指控數典忘祖,不但在立法院嚴厲質詢,並且串連學界人士聯手圍剿他。胡適雖因心臟病發在歡迎新院士的酒會現場猝逝,但當時即有人認為他的死與立委圍剿一事不無關聯。
當然,與胡適交稱莫逆的傅斯年,更是猝死在省參議會的質詢台上。傅斯年雖是因腦溢血而猝逝,但他猝逝當時正與省參議員郭國基激烈爭辯台大招生問題,對郭國基無理指控他排擠台籍學生氣憤不已,再加上他一向有高血壓毛病,情緒激動以至於引發了腦溢血。
傅斯年猝逝當天,「郭大砲氣死傅大砲」的說法就不脛而走,台大學生群情激憤,甚至包圍當時位於台北市南海路的省參議會,要求「殺郭國基以為傅校長報仇雪恨」。
三位中研院院長與一位台大校長的故事,最早的發生在一九五○年,最晚的發生在二○○六年,前後五十六年,世事變遷雖大,但唯一不變的卻是:當學術碰到政治時,學者,即使是望重士林的大師級學者,不是被無知政客活活氣死,就是被活活氣走。
沒想到這樣的故事前幾天又出現了續集:中研院副院長劉翠溶因不堪立委羞辱而飆淚立法院質詢台上。
學者既要做官,當然就必須與職業政客一樣,非得跳進黃碧端所形容的「古羅馬搏獅場」,接受議會的嚴格監督,既不能享有特殊待遇,也沒有豁免權。
但中研院是學術機關,不同於其他部會是行政機關;中研院正副院長,負的是學術研究之責,也不同於其他部會首長負的是行政或政治權力之責;因此,國會雖依法有監督中研院之權責,但監督中研院與監督部會,或者質詢中研院首長與質詢部會首長,在方法上卻應有所區別。
李遠哲當年因自陷政治漩渦,因此每到立法院備詢,就動輒被立委以政治問題質詢,也許是咎由自取,但立委質詢方式之粗暴無禮,卻也備受爭議。
但劉翠溶是一個與政治絕緣的中研院副院長,加上她的專長又是經濟史,但立委先以非關中研院業務之美國牛肉問題質詢她,已經有「所問非人」之嫌,接著又不滿她「帶回去建議」的答覆,竟惱羞成怒喝斥她「妳乾脆走了算了」、「妳給我出去」。
六十八歲的老學者,一生浸研學術,也望重海內外學界,但臨老抱病備詢卻要受此羞辱,如果是傅斯年,想當然爾會攘臂嗆聲回辯,但劉翠溶終究不是傅大砲,她祇能以淚灑議場的方法回應立委的粗暴。
中研院副院長淚灑立法院,台灣史上首見的這個故事,已經寫入歷史,那些羞辱劉翠溶的立委,也將跟圍剿、指控、氣走、氣死三位中研院院長與一位台大校長的那些人一樣,永遠將接受歷史的審判。(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這一篇是講高級知識份子既不能與無知群眾相處,甚至比無知群眾還不如。
台大校長李嗣涔:人生重要的能力從家庭開始
天下雜誌第435期 2009-11-18 文/ 蕭富元
傅鐘後的台大校長室,擺滿了書,辦公桌旁,一台電子血壓計格外顯眼。四個多月前,五十七歲的李嗣涔在學校主持會議,忽然 眩暈中風。他因為練習氣功,過去二十年不曾感冒,也從來不量血壓、不做健康檢查。
走過這一關,現在的他時時提醒自己量血壓, 好好把握生命,不要有遺憾,「因為人隨時會走。」這種震撼教育,愈來愈多的父母親有刻骨銘心的體驗。幾年前,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念物理系的女兒,有一天告訴他太太:「媽媽,我可不可以延畢一年?」李嗣涔夫婦從來沒想過這 個「問題」會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非常吃驚。女兒和父母關係親密,也沒有叛逆期,突然說要延畢,讓父母很難接受。畢竟,李嗣 涔當年念台大電機系時,一心一意要出國念書,趕著畢業,考托福、GRE,「毫無疑惑」。
這個震驚,讓李嗣涔不斷反省,「這個世代有太多機會,反而更容易失落。」他觀察到,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又為什麼 而活的迷惑,普遍存在於目前的年輕世代。
李嗣涔因為鑽研氣功和特異功能,很早就對生命哲學產生興趣,他認為,人生有兩套學問,一套是生存學問,一套是生命學問。 台灣教育體系過度強調生存,忽略了生命,許多人是碰到人生的關卡,例如,活到四十歲,人生都已定型,才驀然驚覺:「這是我要的人生嗎?我這一生難道就這樣了嗎?」
生存是會改變的,生命是不變的,大學畢業後,還要花十個社會大學的時間,才能對生命問題融會貫通,」李嗣涔提醒, 如果能在年輕時期,就建立好生命哲學,或許可以避免很多悔憾。
他二十四歲當兵,父親突然過世。「人不見了的感覺,真的很奇怪,」即使過了三十幾年,李嗣涔想起父親,仍然熱淚盈眶 。他雖然和父親不那麼親密,但是,沒有機會和父親分享榮耀,沒能及時告訴父親對他的愛,至今還是很懊悔。「人就不見了,你有 再多的話,也不能跟他講了,」他聲音激動哽咽,停頓了好幾秒。
為了扎根生命哲學,李嗣涔召集其他教授,在台大推動生命教育,先從通識課程強化人生根源的探討,又在去年成立生命教育研 發育成中心,為高中的生命教育課程編纂教材,並且開設各種工作坊,培訓高中老師成為生命教育種子教師。
台大還在校內精挑八名大一新生導師,從去年開始,負責「大學101」的課程,每班只有二十五人,由導師親自到宿舍講授。
「 什麼是永遠的價值?要怎麼面對自己、面對失敗?」台大生命教育自殺防治小組召集人、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張文亮舉例他上課 探討的議題。張文亮的生命教育課,在台大校園成為熱門課程,每學期登記報名人數都超過一千人。
除了探索生命哲學,台大尤其著重教導人際關係。
李嗣涔分析,台大許多學生從小就是資優生,競爭心特別強,總想和人分出勝負,只關注自己,人際關係很差,也不願意接受任 何不同意見。「覺得自己最厲害,人家不夠格,人我關係奇差無比,」李嗣涔感嘆,等到他們出了社會,發現有人比自己更厲害,又 會掉進另外一個極端,像從天堂跌到地獄,信心徹底垮掉。
解決之道,是透過生命教育,讓這群眼高於頂的年輕人,學會關心並服務別人,有同理心。李嗣涔發現,這其實也是在培養 年輕世代的領導氣質,「領導者的生命教育,絕對比生存教育還要重要。」
為此,台大從前幾年開始力推服務學習,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體驗真實的世界,首先是到社區的中小學協助清掃校園,現在慢慢走出台灣,和其他大學的學生合作,遠赴大陸青海幫助偏遠地區小孩學習英文。
在今年的大一新生訓練上,李嗣涔有感而發地說,年輕人都想拯救世界,卻沒有人願意幫媽媽洗碗。
但是,人際關係和同理心是年輕世代最重要的人生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先在家庭培養,從和父母親的友善互動做起,在互動中培養同理與溝通的習慣,之後 ,才有能力向外擴散,真正去改善世界。 (全文完)
「論語」裡的子夏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言簡意賅,一針見血。作學問必須以正確的人生態度與人際關係為基礎,否則學問越高,就越孤僻、古怪,知識淪為一種論辯、鬥爭的工具。台灣知識份子愛用「批判」兩字,就是最好的證據。上行下效,影響所及,在公共論壇裡人們也只好把「嗆聲」當作唯一個溝通方式。可惜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