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人在新店的一家星巴克裡。我坐下來沒多久之後,右手邊就來了一家人,一對夫妻與一個看來是國小高年級的兒子。由於距離很近,我不時可以聽見那位媽媽與小男生的對話,原來桌上放了一本課本,媽媽表情嚴肅的向孩子講解書中的內容,說的都是一些「早期來到台灣的客家人.....」、「客家人與閩南人.....」等等社會科的內容。那孩子看起來也是沒心認真聽媽媽的話的樣子,所以三步五時我就聽到媽媽咆哮:「這怎麼簡單,學校老師怎麼可能沒教?」或是「你這種態度,誰能把你教好?」之類的話。這樣的對話內容大概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
 
有趣的是,坐在孩子另一邊的爸爸,從頭到尾,沒有說過一句話。他完全沒有參與媽媽的教學,也沒有講任何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的話。完全一幅事不干己的樣子。從他拿到咖啡坐下來的那一刻開始,他都獨自一個人很認真的在讀他手中的報紙與這一期的「天下」雜誌。我看到他與小孩唯一的一次互動是,小男孩抖腳導致桌子在晃動的時候,他在男孩的大腿上拍了一下。
 
一年多前我聽過一個在台北補習班工作的老師抱怨說:「台北的男人爛透了。我們打電話去家裡,十個接到電話的爸爸裡面有八個會跟你說『喔,孩子的教育不甘我的事,我叫媽媽來聽。』」
 
而過去半年我在新竹賣書的經驗告訴我,十個會買書給小孩的看的有九個是媽媽,而爸爸只要還屬於「不反對太太為小孩買書」的那一類,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男人完全不關心孩子的教育,把教育問題統統丟給女人,作媽媽的怎麼可能從教育孩子中得到成就與樂趣而不憤怒的抗議其中的委屈與不公?孩子不可能不感受到母親的這種潛在的憤怒,於是也不可能真的樂在學習,這樣,孩子怎麼會學好?有怎麼會感激媽媽對他的期待與教導?
 
如此看來,台灣媽媽不願意多生小孩,實在是一種明智之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