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前陳總統剛當選之後某一天,我的一個朋友斷言「陳水扁當選之後,台獨的勢力會衰退。」
一個口口聲聲說支持台灣主體性的總統的當選怎麼會反而讓台獨勢力消退呢?然而,看看八年前泛綠的興奮激動與八年後他們的落寞失望,這個預測多少是成真了。
如果一個支持獨立的總統可以毀掉台獨,那麼,今天的問題是,是不是一個支持統一的總統也可以毀掉兩岸和平統一?
目前看來,馬政府正非常積極迅速的在推動兩岸的交流與和談。這當然是好事。然而,台灣究竟是否有周全的準備好像並不明朗(或許政府真的做好準備了,只是我們懶散的媒體沒報導)。前幾天,嚴長壽先生在報紙上警告,台灣的觀光旅遊業其實並未準備好迎接大陸觀光客。觀光旅遊只是兩岸關係中的一環,而且不算重要的一環。但,在任何一個環節之上,若是政策、用人、執行,任一有所不當,都很可能會造成兩岸人民的誤解或衝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兩岸和解的契機因某些閃失而破裂,四年後,或八年後,賠下去的不會只是馬總統個人的聲望,更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
看看美國,同樣的問題也在上演。很多美國民眾期待一個黑人總統的當選將為美國帶來一個前所未見的真正民族融合的偉大時代。然而,如果我們不能先證明歐巴馬先生會是一個好總統,而驟然以希望看見一個黑人總統為由而選他,那麼,一個可能的後果就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黑人總統因為做得不好而連帶著拖累了黑人政治家在群中心目中的印象。人們會有憑有據的去懷疑黑人是否真的不適合領導,甚至會想「既然我們已經給過黑人一個機會了,而且他們搞砸了,所以以後他們也不要怪白人瞧不起他們。」
以上三個錯誤的原因是一樣的。人們會用一個與一件事物之本質不相關的東西那來作為判斷這個事物之價值的依據。無論一個人支持台獨還是統一、是紅人還是綠人,都跟他是否能作為一個稱職的總統無必然關係。因為「總統」這個概念裡並不包含統獨理念或膚色。就好像定義一個杯子的條件是它要能夠盛水。至於這個杯子是瓷的還是鋼的、黑的還是紅的,都無關緊要。
當然,一個人可以相信「支持統一」、「非洲裔背景」是作為一個稱職總統的必要條件。但這完全是他個人的主觀偏好。就好像有人喜歡有狗的圖案在上面的杯子一樣。這完全不表示一個杯子必須有狗的圖案才算是一個好杯子。完全有可能的是,一個有狗圖案的杯子是一個壞杯子。它不耐高溫,一倒進熱咖啡就裂了。。
沒有一個台灣人會認為2008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必須是一個能改善美國黑人的社會地位的人。沒有一個美國人會認為2008年的美國總統必須是一個支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人。換言之,若是某個台灣人覺得總統必須支持統一,某個美國人覺得總統必須是黑人,那都是他在所處的特殊歷史與社會背景之下促使他做了這樣的思考。一旦我們將「總統」這個概念提升到一種普遍抽象的層次,「支持統一」與「非洲裔背景」這樣的條件就自然會褪去。
這就像強螺絲的the veil of ignorance一樣,要求一個人在思考的時候得把他個人的全部偏好、情感、私慾放在一邊,做純然理性抽象的邏輯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