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林老師用了幾個他親身的經歷批評了台灣人「愛熱鬧」的文化。我想不要說曾經出國過的人一定會對這篇文章深有感悟。沒出過國,但有很好的涵養與自我反省的能力的人,應該也可以看出這些問題。這樣一說,關鍵還是在於一個人的文化素質,跟有沒有在外國生活過的經驗沒有關係。我見過很多外國經驗豐富的人,從來不懂得欣賞西方人的優點,自身身上的陋習也一點也沒改的。
 
就我自己而言,最近比較感慨的一件事是台灣人的穿著品味。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台灣人的穿衣習慣不太會區分輕鬆休閒或嚴肅正式的場合。在美國,一般人平常都穿的很休息,只要舒適、合宜、美觀就好。但一旦遇到婚禮、上教堂、面試、研討會等正式場合,那就一定是標準的正式西裝。在台灣,我們沒有這種區別。於是我們會看到明明是假日出外郊遊踏青,很多人卻濃妝豔抹的盛裝出席。但到了大場面的時候,又穿得極不得體(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每年的金馬獎、金鐘獎的頒獎典禮)。明明是該嚴肅對待的時候失之低俗簡陋,但可以輕鬆隨性的時候把自己累的要死。我真不知道台灣人為何會淪落到今天這種境界?
 
十幾年前某個暑假,我還在念大學的時候,我的一個已經移民到美國好幾年的朋友跟當時還是他的女朋友回來台灣。我帶著他們在台北附近到處逛逛。他們跟我說,台北的女孩子穿的都好像是妓女。這句話有點誇張,而且也很難聽。但即使在十多年之後,我印象還是很深刻。因為,我得承認,我認為這句話多少是有根據的。
 
還好我這個版沒什麼人看,少數看的人也都是好朋友,不然這樣講真的是要被人罵到死。
 
當然,自己想想也會同意,如果我今天從來沒有出過國,也知道未來也不會有機會在國外久待,那麼,我也會厭惡那些動不動就把西方的種種好處掛在嘴上講,又不斷批評這塊我們自己土生土長的土地的人。如此一來,那就不再是一個進步與否、現代與否、文明與否的問題,而是一個民族情感問題。這就難搞了。
 
林中斌:缺乏聆聽教育的國民
 
【聯合報╱林中斌】
2010.02.10 03:22 am

 

今日登場:林中斌

「噓…!」

我回頭向右後方卅多歲喋喋不休的女士抗議。但是她依然旁若無人繼續高談闊論。這時熄燈後的全場數千人,正在凝神觀看充滿寧靜氣氛的舞台。那是○九年十二月廿日下午,台北小巨蛋,「火焰之舞」的序幕。

我不禁回想起○一年八月在義大利北部維羅娜(Verona)聽歌劇的序幕。

義大利聽歌劇 萬人鴉雀無聲

這裡,羅蜜歐茱麗葉曾經相愛殉情。古城的市民近年來動了生意腦筋,把兩千多年前羅馬帝國時期建構的鬥獸場轉化為露天歌劇院,可容納兩萬觀眾。下午六點半,人潮開始由六十五個拱門陸續入場。放眼望去盡是起伏鑽動的人頭。穿著亮橙色服裝的醫護人員穿梭各角落,照顧昏倒的老太太或肚子痛的小孩。到處一片熱鬧,熙攘不休。

大約九點,落日餘暉消逝。穿古裝的青年手持大銅鑼出場,「」的一聲,全體歡欣鼓掌。一分鐘後,他再出場,敲兩聲鑼。又一分鐘後,他出場,三聲鑼畢,退下。兩萬人鴉雀無聲!每人點燃了手邊小白蠟燭,兩萬顆星光昇起。這時,樂團奏起韋爾第歌劇的序曲。高貴的音樂像甘泉般的流出,把我們的靈魂輕放在天使的翅膀上,飛向一個遙遠時空。

老師台上講課 學生台下聊天

兩個場景,同為序幕,對比何其強烈!為什麼?我思索。

在國外教書多年後,我回國內大學,發現不少同學輪到發表意見時,羞澀木訥,甚至手持昨日已寫好的心得,卻發抖念不出來。但是老師台上講課時,他們喜歡台下竊竊私語。如此案例,在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都有。

任公職那幾年,我曾代表長官出席行政院院會。令我難忘的是:閣揆院長台上講話,有些部長們台下仍然私語,他們聲音之大在馬蹄型座位對面的我都聽得見!

剛去國防部,在軍中主持會議,令我眼界一開。當其他將領發表意見時,居然有兩星將領與鄰座私語,聲聞全場。與外軍貴賓會談,居然有出席之將領打盹,而且警告後再犯。

在華府智庫服務八載期間,每次耶誕節前數百人盛裝出席的年終酒會是大事。總會安排名學者演講,全場肅靜聆聽,之後大家攜伴下舞池盡歡。國內智庫的尾牙便大異其趣:不止沒有腦力激盪的演講,幾乎從頭至尾麥克風發出震耳欲聾的談笑歌唱,連與鄰座朋友交談都困難。我曾建議調整作法,回答是:「不容易。你入境隨俗嘛!」

安靜聆聽發言 原來要教才會

我恍然大悟:這是農村文化的傳統,要熱鬧,不要冷場!咦,台灣現在不是已由後工業時期進入資訊時代了嗎?而且是要跟世界先進社會接軌的全球化時代嗎?回答:「他們有他們的傳統,我們有我們的傳統!」

我又聯想起世界各地的婚禮:在莊嚴儀式之後,有流動的酒會和入座的餐會,大家隨意交談。但是一旦有人敲玻璃杯「叮、叮」,全場肅靜。所有的注意力聚焦在發言人,而發言聚焦在新人,因為他們才是婚禮的中心。

我們的婚禮呢?台上儘管發言,台下依然聒噪。熱鬧才是喜氣,冷場反是衰氣!無形中,婚禮的中心成了吃喝談笑的你我,新人成了久未見面老朋友歡聚的理由。

我問學生:「這難道是我們引以為傲,而且不容改變的文化傳統嗎?」之後,他們再也不當別人發言時竊竊私語。噢!原來從幼稚園經小學、中學、大學,沒有人教他們如何聆聽。我們希望是有的,在未來。

(作者曾任陸委會副主委、國防部副部長,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2010/02/10 聯合報】

原文網址: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41866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