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本來是不太想看的。但為了盡一個政治學學生的義務,還是趕回家看這場辯論。看完前面每人各六分鐘的申論,我就覺得總統已經輸了(然而輸贏的標準又是什麼呢?)。再多看幾輪的交叉論辯,更堅信如此。總統的話論內容,非常空洞籠統。論辯論技巧與那種鬥爭式的修辭學,他又學的不太像,真的是劃虎不成反類犬。
 
不過,雖然如此,跟以往的幾次大選辯論比起來,這場真的算是很大的進步。雖然還是常常有實問虛答、顧左右而言他的狀況,但至少雙方的攻防總是圍繞著特定議題。
 
之後看一下電視的民調,嚇死人了。我本來預期蔡會小贏,結果,中天的馬蔡的比數是大約四比一,而三立更誇張,是一比二十.........
 
後來許多評論,也都是講些不著邊際的口水。但,當你看到所有的媒體都在講些五四三的時候,真的有時候會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才是那個腦子有問題的人。還好,看了文傑學長的文章,至少知道自己還沒發瘋。
 
除了講清楚他覺得誰輸誰贏之外,學長還提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民進黨內的理性務實的聲音常常很不幸的被那些愚蠢濫情的噪音給掩蓋住。官方的、經過深思熟慮的主張,沒辦法傳達出來,胡扯瞎攪、危言聳聽的垃圾反而甚囂塵上。這個問題不分藍綠,而是一個更深、更大的危機。
 
也因此,我懷疑文傑學長最後的那一句話:「蔡英文為民進黨爭取到的,恐怕比民進黨群眾所想像的更多。」在一個民主政體的政治領域中,不被群眾理解、接受的東西,就是沒有價值的。難道還有別的可能嗎?
 
 
雙英辯, 蔡英文和民進黨是贏家
 
「雙英辯」到底誰勝誰負?各家媒體的民調結果還是藍綠各說各話。就連支持與反對ECFA的比例,藍綠媒體也是天差地別。根據《中國時報》,支持ECFA的高達百分之四十七,反對的只有百分之三十;而根據《自由時報》,支持ECFA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八,反對的高達百分之三十五。
 
撇開顯然藍綠有別的民調結果不談,這場辯論其實是一場「教授對教授」的辯論,而「蔡教授」的專業能力顯然勝過「馬教授」許多。明眼人一望可知,馬英九的專業其實是國際公法(釣魚台的主權歸屬問題),對國際貿易和經濟整合的相關知識明顯不足。
 
馬英九的許多數字是生吞活剝而來,對WTO的相關規範也只有最粗淺的了解。儘管「東協加一」對台灣出口到東協幾乎亳無影響(因為台灣在東協市場的競爭對象根本就不是中國),馬英九還是堅持這種影響大到非簽ECFA不可;當蔡英文再三提醒簽署ECFA就會陷入十年內必須開放百分之九十市場的框架時,馬英九只能再三保證台灣和中國會是「例外」。馬英九故做輕鬆的語言其實是用來掩飾專業能力的不足,正如書唸的不夠的學生在教授口試時只能顧左右而言他。
 
但蔡英文贏了專業,在政治上卻討不了好。馬英九的聲望本來就在谷底,只要有辯論,不論輸贏都能獲得短期的支持度上升。而馬英九在辯論中所提出的論點,不論是否有理,都會成為藍營民眾與人爭辯的「相罵本」,進而凝聚士氣。正如二○○八年馬英九和謝長廷那場辯論,謝雖然沒有贏,支持度卻普遍上升了四、五個百分點。這也是為什麼在選舉過程中,弱勢的一方永遠會要求舉行辯論的原因。
 
蔡英文也不是不知道會被馬英九佔便宜,但她也正想找一個把話說清楚的機會,因為到目前為止,民進黨對ECFA戒慎恐懼的理由一直沒有被完整呈現,而許多由綠營民代和媒體自行發揮出來的理由,卻很難經得起考驗。例如有人說,簽署ECFA之後中國黑心商品會大舉侵台,但這其實是商品檢驗單位有沒有好好把關的問題,和ECFA無關;也有人說ECFA會讓大陸勞工大舉來台,但民進黨担心的其實是弱勢產業關廠倒閉的失業問題,即使ECFA不涉及兩岸勞動力自由流通,失業問題也非慎重考慮不可。蔡英文自己對反對ECFA的理由做了全面性的論述,既能向社會證明民進黨並不是「逢中必反」,還可以去除掉讓一些徒惹有識之士訕笑的反ECFA理由
 
扯算起來,蔡英文和民進黨還是贏家。儘管馬英九的聲望上升,但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讓藍營民眾歸隊,而蔡英文已把理性論辯的風格注入了台灣政治之中,民進黨「只會恐嚇人民」、「只會逢中必反」的社會形象也被大幅扭轉。蔡英文為民進黨爭取到的,恐怕比民進黨群眾所想像的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