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學者,基本上是不關心台灣事的。每天總是把些從國外移植過來的東西,東拼西湊一番,再三步五時摻夾些英文、法文、德文,搞得好像有那麼一回事。拿到國外是見不了人的,在自己鄉親面前倒是可以得意洋洋的搔首弄姿一番。整個國家都已經漸漸蛀空了,也不干他們的事。反而顧影自憐,安慰自己是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益加有「天下皆醉,我何必獨醒」的好藉口。
 
結果是什麼呢?我們的整個社會,已經因為過去幾十年來高速的都市化、工業化、現代化而分崩離析。傳統的瓦解、常規的顛覆、未來的不確定、再加上野心政客的操弄,所有的人都已經被搞的不知去向,只能在最低層次的食慾與性慾中求得滿足。而那些自命開明進步的學者各個撫掌稱道,說這是個人自由與多元文化的彰顯。
 
好吧,你去宣傳你的自由吧。等到有一天,我們發現我們跟我們身旁的人已經完全沒有共通的語言與規範的時候,那就是個人真正的完全自由與獨立的時候了。然而,當人類脫離了那個滋養他的群體的時候,他的生命到底還剩下多少意義?我很懷疑。
 
日本人畢竟還是比較有智慧的,看到問題的所在。有沒有能力去改變,又是另一回事了。
 
 
日本淪為「無緣社會」

作者:張漢宜  出處:天下雜誌 449期 2010/06

日本的血緣、社緣、地緣土崩瓦解,台灣也開始出現「無緣化」的趨勢。為何人與人之間愈來愈無緣?

「無緣社會」這個新名稱,最近在日本媒體引起廣泛討論。所謂無緣,不光是沒朋友的「無社緣」,還有不下少數的人與家庭關係疏離甚至崩壞(無血緣)、與家鄉關係隔離斷絕(無地緣)。

日本老人與家人同住比例從八○年代的七成降至四成。獨居老人死在家中久無人知的人數,十年來增加一.二倍。去年甚至有三萬兩千名死者身分不明,無人認屍,突顯家庭關係的疏離。

不婚不生和單親家庭的比例也逐年升高。目前日本有一六%男性和七%女性終身未婚,預估二○三○年,這比例將升高至三分之一及四分之一。

員工與同事和公司的關係,也趨向無緣化。日本年輕人還有「便當男」現象,上班為了省錢與健康,自己帶便當,默默在位子上吃,鮮少跟同事互動。下班跟網友比跟家人親,每天在網路上聊天卻從未謀面,人際關係變得輕易而淺薄。

日本「終身雇用制」瓦解,跳槽頻繁,七成年輕人工作不到三年就換公司。而派遣員工五年來成長七六%,員工與公司只剩短期契約關係。

此外,鄉村人口不斷往城市集中,造就日本總人口的二七%,一共三千四百萬人口住在東京,成為全球第一大超級城市,地方只剩老人與小孩,鄉鎮沒落,商圈消失。「故鄉」的概念愈趨淡薄。

台灣也有類似趨勢

不只日本,台灣也開始出現類似的趨勢。

台灣每戶家庭的人數逐年減少,去年首度跌破三人,每十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一人獨戶比例突破一成,其中女性尤其孤單。

台灣有三百萬家庭的戶長是女性,八年成長三成。台灣女性平均壽命八二.五歲,比男性多六.六歲。日本六十五歲以上女性,五五%沒有另一半,八十歲以上的女性人數是男性的兩倍,且超過八成是單身一人。愈老,愈孤獨。

自嘲是「資深敗犬」的東大教授上野千鶴子,在暢銷書《一個人的老後》中說:「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與其擔心孤獨終老,上野建議不如從現在起,就從住居、人際關係、理財規劃和醫療照護等方面,提早規劃自己的老後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