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要回話的,但字數太長,只好重新發表:
 
像慈濟或法鼓山這樣的宗教團體,大概是因為沿襲正統佛教的關係,所以比較有理論與思想基礎,又有比較嚴格的組織,當然是比較不會走上歪路。如果發展得宜,應該也可以發揮到促進公民社會的發展的作用。
 
可是,或許只是我個人的印象吧,我總覺得大家講到慈濟就想到一群老太太、老先生,似乎與年輕人無關。慈濟能不能在未來與不對推陳出新的新世代潮流結合,很難說。而基督教在過去數百年來,已經經歷過個人主義、民族國家、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的攻擊與洗禮過,百煉成鋼了(只是現在的基督教還得面對墮胎、同性戀的新時代的問題)。
 
另外,慈濟似乎難以與證嚴法師的個人崇拜分離。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慈濟的變質與瓦解只是遲早的事。而佛教之需要證嚴來光大,又是中國人的聖人崇拜的一個很好的例證。
 
最重要的是,我想無論是佛教與慈濟,本身都有很強的避世傾向,而且強調自我的否定。前幾天在一個小館吃飯,看到牆上貼的一張靜思語:「看重自己是執著,看淡自己是般若。」這種思想,使得佛教在政治上一直缺乏像基督教一樣的影響力。看淡個體,就是看淡個人的權利與自由、看淡公民參與、反對公民不服從,因此,它不但無助於民主政治,反而是集權與貪污腐敗的溫床。過去兩千年的中國歷史就是證據。佛教能幫助個人的解脫,但不能幫助國家的長治久安。
 
可是我們又不能以促進民主進步的民意來壓抑佛教,因為那樣本身就是反民主、反自由。那該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
 
佛教究竟要怎麼與個人主義、民主自由、資本主義溝通對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