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
 
六月中的時候,鹽湖城又發生一宗與老人有關的車禍。一位八十六歲的老先生撞死一對父女。
 
Rebecca Walsh在六月二十八號的The Salt Lake Tribune上寫了一篇"Should the elderly be driving?"的文章。她在裡面提了一個看似持平的建議: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每隔兩年都應該去做一個健康檢查,以確定他們的反應力、視力足以讓他們安全的駕駛。也有人提議,不止老人,所有年紀的駕駛都應該參加這樣的安全檢查。
 
有趣的是,七月十八號的The Salt Lake Tribune公布了一項州政府各相關單位提供的2005年統計報告,指出來高齡駕駛其實並不危險。一個數據指出,高齡駕駛在車禍中喪生的比率相對來說較高(因為age-related frailty),每一萬個死於車禍的有照駕駛中,80-84歲的有3人,僅低於15-19歲的3.5人。但是,高齡駕駛的肇事率其實很低。每一百個有照駕駛中,80歲以上的肇事者只有4.3位,相反的,15-19歲的肇事者有12.7位、20-29歲的有13.6位、30-39歲的有10.1位。
 
統計數據說的很清楚,高齡駕駛事實上並不特別危險。可是怪的是,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少數事故卻被社會大眾用放大鏡來檢視,甚至被渲染成道路上的公共危險。另一方面,青少年駕駛的危險性高的驚人,但大家卻不特別關注。報紙用了一個標題:"Older drivers defy danger stereotypes."
 
一個人明明不需要為一件壞事負責,卻因為他的某些外在特徵而被別人認為他需要為那壞事負責,我想這應該就是歧視吧。還好州政府的這些資料還這些老先生老太太一個公道。
 
不過,反過來看,我們當然也可以去質疑這些數據的意義。一個人若是在高速公路上用時速50公里來開車,或許他自己不會出車禍,但的確是對社會造成某些不便。類似的問題卻不是這些數據可以呈現出來的。
 
 

二、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如果說反對老人開車的理由是安全考量,支持老人開車的理由又是什麼呢?這裡面有些對話很有意思:
 
"Being able to drive gives me near total freedom to go any where, anytime."
 
"And for people of a certain age, they(cars) are a last grasp at independence and dignigty."
 
"But taking away his keys would be a demoralizing blow."
 
"He knew he was losing a lot of independence."
 
這些話很清楚的突顯出一個主題:讓老人家不願意放棄駕車的權力的是他們對自由、獨立、與尊嚴的要求。再一次的,我們又可以看到個人的自由與獨立在美國社會是如何的深植人心,成為一個人奮鬥追求的目標,而不只是一種政治上的概念。
 
同時,這種對個體權利的堅持也造成一些額外的政治問題。譬如說,原本的鹽湖城的Senior Trasportation Service提供免費的老人交通服務,可以載老人家到"essential destinations",譬如說醫院。但是老人權力運動者(senior advocates)說,除了醫院,超級市場與橋牌俱樂部也算是一種高品質生活所必須的"essential destinations"。
 
 
三、
 
另一個關切的焦點是整體人口老化的問題。因為隨著人口老化的趨勢,以後的高齡駕駛只會越來越多,那麼現在那些只是少數人的問題以後會變成整個社會的問題。交通標誌是否太小而容易讓老人家看不清楚?市區公車路線是否足夠讓不能開車的老人也能過著正常的生活?
 
相對於其他先進國家,美國的人口老化問題並不嚴重,但是他們已經在未雨綢繆了。不知道我們的國家有沒有人考慮到這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 蕃薯 的頭像
    大 蕃薯

    大 蕃薯的部落格

    大 蕃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